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将这份文化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从教育做起。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从小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家庭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家长可以在节日庆典中,带领孩子参与传统习俗,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此外,社会媒体和公共文化活动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庆、展览、讲座等活动,吸引公众参与,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同时,创新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网络化,让传统文化以更易于接受和传播的方式呈现给新一代。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代文化场景,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传统文化知识,都是有效的创新尝试。 最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传统文化资源,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长期任务。通过教育、家庭、社会媒体、创新和法律政策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参考以下文章来源:

一习话·文脉华章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传承文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续” 青铜器 文脉 博物院 一代 总书记 宝鸡 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 中华文明 sina.cn 第1张

新浪新闻

关注
“传承文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续” 青铜器 文脉 博物院 一代 总书记 宝鸡 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 中华文明 sina.cn 第2张

来源:央广网

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在陕西省宝鸡市考察时强调

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山西推出的古建彩塑、楼阁神仙和上党造像三条文旅线路,被众多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爱好者所热捧;甘肃麦积山石窟下,游客们打卡这一“丝路瑰宝”,天水麻辣烫依然“后劲”十足;广州舞火龙、傣族拜月、北京灯会汉服妆造巡演……各地特色十足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人们团聚或出游都多了几分文化意境。

从2000多年前秦汉服饰,到今天的国潮风、文博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华夏儿女永恒的精神家园。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在镇馆之宝—何尊前驻足凝视。早在5年前,总书记就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认真端详何尊并细听讲解;2020年在陕西考察时,总书记特别提到,“‘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去年在西安举行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总书记把何尊纪念品作为国礼送给中亚国家元首。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国”二字早已突破地理方位的概念,蕴藏着广大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承载着我们中华文明的根和魂。

此次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总书记叮嘱工作人员,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正在中华大地蓬勃兴起,特别是广大年轻人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参与其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在现实生活的映照下“活”起来。

譬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青铜乐坊欢乐行”“铜趣古今”“止戈为武”等项目课程,参加培训的青少年通过“剪、捏、拓、粘、画”多种形式切身感受青铜器的器型之美、纹饰之美、工艺之美,近千场线下教育活动覆盖了各年龄段人群近20万人次;舞诗剧《只此青绿》、越剧《新龙门客栈》、动画片《长安三万里》、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等持续火爆出圈,宋代点茶技艺、明代马面裙、潮汕英歌舞今天也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年轻人“打卡”北京中轴线、孙悟空“取经路”,学唱传统戏剧……

千年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深厚的文化之基、自信之源,正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监 制:张军 于锋

统 筹:伍刚 王薇

策 划:姜葳 张伟

部分素材来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